关于英国议会的高考题库?历史中考会考哪些类型d题目

一、一个通史知识匮乏的高三文科生的苦恼!

首先,历史并不难,很简单!

我对学历史非常感兴趣,所以我的历史在上学期间成绩非常好。我给你以下建议吧!

历史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历程,不是现在或未来,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总和!

我们知道直线是无数个点组成的,无数个点通过系统地组合成为直线。

那么历史这门学科也是如此,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在某个时间,发生了某个事件,出现了某些人物,产生了某些影响,拥有了某些意义!

在记忆方面就是把先后顺序的一个个事件进行拼接起来,还可以与语文、地理等学科综合地进行记忆,不行就把每个历史事件依照发生的时间顺序,记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单独学习,并标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影响、意义)考点并重点记忆!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历史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一)审题方法第一,明确题目结构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时间、地点、空间、人物、设问角度。

如’97第20题,“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其中出现“原因”是答题项,主干语是指“转变”(即由分散的抗英斗争到联合一致的独立战争),限定语有时间(17世纪到18世纪末)、地点(北美)、特点(分联合一致)。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从近四年历史高考选择题看,题干中含有限定语的题目至少占了1/3。因此,抓住限定语,无疑是正确作答的一个前提。

第三,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二)解题方法

1、直选答案。即直接根据掌握教材知识及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可谓“一击即中”。

2、最佳选项

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例: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解析:

新文化运动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仍是封建思想,所以A项可以排除;

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而不是把矛头主要指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以排除B项。

C项迷惑性最大,因为揭开传播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功绩之一,但不是主要功绩,排除C项。

正是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才是主要功绩,因此,最佳选项是D项。

答案:D

3、因果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

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例: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解析:本题通过辛亥革命中列强调整对华政策的史实,考查分析历史现象与现象间因果关系及辨别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能力。如掌握好史实,ABD项都能排除。答案:C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根本原因

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

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

②从阶级本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③从影响历史事物主要矛盾来分析。每一历史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例1: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例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适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例3、“府院之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B.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矛盾 C.军阀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4、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例: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中,不包括 A.没收官僚资本 B.完成土地改革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节减国家机构经费

解析:本题主要从时间上进行判断,没收官僚资本是在解放战争中提出和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实行的,发生在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由此可判断A项是正确答案。答案:A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5、推理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例: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解析:如果考生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一系列自上而下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此题就不难选出答案A。

6、排序选择题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做此类题型时可用排除法!!

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议会组建“新模范军”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④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解析:如果考生能记住最先发生的是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可以确定A两项可能正确,从而排除了BC两项;然后,再分析A对两项的差别,会发现最后的结束事件,A项是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D项是④查理一世被送上台,据此,可用直接推断法或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A。

7、比较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解析:本题通过太平天国运动两个重要文件有关社会经济主张进行比较,考查对社会经济主张的理解和评价。两个文献都有反封建的一面,但所反映的本质思想却大相径庭,一方面是封建性的,另一面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在对两部文献的社会经济主张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后,不难得出结论,既不能“互为补充”,也难以“大同小异”,更不是“完全一致”,而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答案:A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8、材料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例:“我们让奥地利和法国的这场战争僵持下去,然后我们出动全部兵力挥师南下。”说这句话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 B.加富尔 C.俾斯麦 D.尼古拉解析:本材料选自1859年5月俾斯麦(时任普鲁土驻彼得堡公使)写给阿文斯勒伯爵的信。通过提取材料提供的奥、法及言论者的信息,再联系当时的历史及地理知识和所列人物,先判断出法国与奥地利之间的战争,再据“南下”这一指示语而做出判断。答案:C解题方法: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解答

读——是解答的前提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找——是解答的关键“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回到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比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这里的关联

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

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

答——是解答的落点 1.注意答好第一问。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

3.注意设问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如:1997年第46题“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只答出掠夺印第安人或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给1分;两方面都答出的,给2分;答出两方面并指出推动经济发展是主导方面的,给3分。由此可以看出,对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如“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三、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

一、审准题目。

准确审题是正确解答的前提。题目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因此,审题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试题结构。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

例如:“评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一题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主干语,“历史作用”是答项语,“民主革命时期”是限定语,“评述”是提示语。主干语又称"中心语"。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

答项语就是求答项目,往往位于试题的最后。它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是原因、影响、异同点、特点、性质、结局、意义之类。

提示语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个别试题的提示语融合的答项语之中)。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

限定语是对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在范围、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规定答案要限定在什么范围内,基本上都是位于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的前面。题目的限定条件包括时间、空间、人物、设问角度等,要找出这些要素,将答题范围明确界定出来。

如:"简要评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活动。"一题中带着重号的词语就属于限定语。其中"简要"是对提示语从程度方面进行的限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对主干语从时间范围上进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对答项语从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

当然,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不是那么直截了当。有的是一题多问。有的虽然是只有一问,但问题的各组成部分却不是一目了然。

如98年高考试题第49题:"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

题中的主干语是"这种现象"即"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答项语是"原因",提示语是"说明",限定语是"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

第二,推敲关键词语。

审题中最易于出错的是限定语。对组成限定语的各词语的推敲,往往决定着考生能否按照命题者限定的范围答题。

第三,推测命题意图。只有认识到了命题者的意图,审题才能算是真正“到位”。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切合题意。

二、找齐材料“材料”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与题目有关的基本史实,二是:答题所需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认识。

“收集”当然是指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寻找。三、理清思路。

1.理清答案的基本结构,筛选要点。设计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相关要点如何组合?等等。 2.研究试题的分值分布,确定答题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分值较高的问项,理所当然是解答的重点。 3.理清试题本身并未明确指出思考方向的问项的解答思路,突破难点。

这些问题虽然难以把握,但它们往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原因"、"评价"、"体会"等等。

①“原因”。从各个方面阐述此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②“评价”。一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消极方面,应从“危害”、“局限”、“不足”等几个角度思考。积极方面,通常又称之为“意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③“体会”(启发、启示、反映出什么、想到了什么?等等)。

四、规范作答 1.答题格式规范。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2.语言规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用最简捷的语言,最准确地表达考生的思想。

二、历史中考会考哪些类型d题目

现在有中考题题型有两种: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例如:

泰安市2010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纸选择题答案栏相应的表格内)

1.“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

A.世袭制 B.奴隶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2.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出了这样一道题:他是我国春秋晚期的鲁国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他最早创办私学。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3.假如你给李冰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 B.奉乾隆旨意领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主持修建都江堰 D.陪唐玄宗考核县令的政绩

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5.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

B.上朝时,见到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

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合并州县的事宜

D.经常诵读苏东坡写的词

6.我国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是

A.漫话“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张骞与丝绸之路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8.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右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重庆谈判

D.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

9.下面是几位几司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右图中的历史现象最早应出现于

A.甲午中日战争前 B.辛亥革命后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时期

11.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B.南昌起义中共一大

C.中共一大秋收起义 D.秋收起义五四运动

12.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3.右图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一个片段,这一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4.“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每当学校星期一升旗,唱起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时,我们都会联想到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是

A.冼星海 B.聂耳 C.欧仁•鲍狄埃 D.贝多芬

15.右图我国面粉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②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帝国主义国家完全退出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 D.①②

16.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有关中国的某提案。从此,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这一提案应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8.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9.报据下列第①组的内在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使第②组成立

①伯利克里→推动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②屋大维→()

A.建立雅典奴隶制共和国 B.发动布匿战争

C.建立罗马共和国 D.建立罗马帝国

20.历史课上,老师指着下图A、B、C、D中的一条航行路线说:“哥伦布就是沿着这条航线发现美洲大陆的”老师指的航线应是

21.梯也尔在评价拿破仑时说:“这是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竟有立法家的才能”。他之所以认为拿破仑具有立法家的才能,是因为

A.拿破仑一生打了多次胜仗 B.拿破仑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C.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拿破仑曾率军入侵俄国

22.当我们面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令人感概的一幅幅场景时,我们不禁想起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第一届世博会上,下列发明可能参展的是

A.蒸汽机 B.飞机 C.无线电话 D.人造卫星

23.张华在学习与“伏尔泰”有关内容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①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②伏尔泰认为教士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③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白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④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王明同学正通过因特网下载爱迪生、卡尔•本茨等人发明成果的相关资料,由此你可以判断他正在探究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5.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有关美国南北战争的影视情节与历史小实不相符的是

A.1861年“南部联盟”率先挑起内战 B.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胜利

C.林肯在战争结束前夕遭刺杀身亡 D.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6.某大学近代世界文学研究组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选择谁的照片在会场悬挂最合适

A.高尔基 B.郭沫若 C.鲁迅 D.列夫•托尔斯秦

27.20世纪30年代,一记者在美国纽约看到政府雇佣大批失业者去进行国家公共工程的建设。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采取的哪一措施

A.罗斯福新政 B.科技立国战略

C.法西斯专政 D.斯大林模式

28.初三学生小明暑假随爸妈去某地区旅游,发现当地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东南亚 B.西欧 C.北美洲 D.南非

29.右面是美国福特汽车部分零部件产地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

A.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B.福特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已处于不利地位

C.福特公司在全球采购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

D.美国已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潮流

30.目前,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山东省中小学。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项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A.航天技术 B.原子能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31题,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6分.第34题11分,第35题14分.第36题8分.共70分。请将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3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l)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l分)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l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1分)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2分)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1分)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1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2.泰安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了“科技发展史”的探究主题,请你帮助完成其中的两个步骤。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上重大科技成就

(1)古代中国,产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技成就。请写出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368年之间中国在医学和印刷方面取得的成就各两例(4分)

(2)近代中国,在修建铁路和制碱方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请列举这两个领域出现的杰出科学家各一人并说明其主要成就。(4分)

(3)世界近现代史上,发生过三次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三个新的时代。请写出这三个时代的名称。(3分)

第一次: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

步骤二:反思历史,总结评价

(4)试用一句话评价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分)

33.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三次变化。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因素,请分别写出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直接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4分)

(2)在近代列强浸华的过程中,处于亚洲的日本表现尤为猖獗。请写出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三次侵华事变和制造的一次屠杀中国人达30万之多的惨案名称。(4分)

(3)伴随列强的入侵,中国各阶层为救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请完成下面的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结构图(4分)

(4)在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斗争中,中国社会性质又先后发生了向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次转变。诸写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2分)

(5)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祖国统一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请举2例说明。(2分)

34.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其世界体系是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l)右图作品出现于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的一次重要运动中,请写出该运动名称及当时欧洲社会的主要思潮。(2分)

(2)17世纪——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下面是三次革命的比较表,请你帮忙完成。(5分)

国别英国美国法国

时间 1640-1688年 1789-1794年

开始标志长期关闭的议会重开莱克星顿的枪声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资产阶级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罗伯斯庇尔

政权形式联邦制共和制

(3)19世纪六七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资木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请写出此时期通过改革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两个国家及其改革的名称。(4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举行民意测验:评选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之——卡尔•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的思想家。

材料二材料三

材料四 1978——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对比简表

项目 1978年 1990年 1997年 2000年 2003年 2009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1 18547.9 74462.6 89442.6 102398 335353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510.2 5160.3 6280 7703 17175

(1)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理沦”诞生于年,其标志是。(2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1分)

(2)材料二漫画反映了(革命事件)对世界的巨大影响。(l分)此后,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1分)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请指出东欧剧变的实质。(2分)

(4)材料三漫画反映的现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错误发动的哪一运动中?(l分)中共错误发动这一运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

(5)材料四图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l分)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1分)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l分)

(6)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东欧各国取得结果不同,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重要原因。请写出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体系名称。(l分)

36.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片一签署《凡尔赛合约》图片二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的全体之攻击”。

材料三伴随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竟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l)材料一中图片一、二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l分)简要评价这一体系?(2分)

(2)依据材料二中《北大西洋公约》成立的北约组织,是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哪一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l分)该政策开始执行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l分)

(3)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苏联成立哪与组织与之对抗,两极格局局面形成?(1分)

(4)从材料三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l分)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什么?(l分)

泰安市二O一O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l0 11 12 l3 l4 15

D B C A D B C B C B A B D B D

16 17 l8 l9 2O 2l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D D B B A C B C D A B A D

二、非选择题(第31题9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6分,第34题11分,第35题14分,第36题8分,共70分)

31.(l)秦朝;(l分)统一货币、度量衡(1分)

(2)行省制度;(1分)西藏、台湾(或琉球)(2分)

(3)明朝;(l分)明太祖(或朱元璋)(l分)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32.(l)医学:汉代的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等。印刷: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发明;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经济高效;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标有确切口期的雕版印刷品等。

(医学、印刷成就各答两项,符合题意即可,1项1分,共4分)

(2)修建铁路:詹天佑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制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撰写了《制碱》一书(修建铁路、制碱各举l个科学家及其成就即可,科学家、成就各1分,共4分)(3)第一次:蒸汽时代(l分)第二次:电气时代(1分)第三次:信息时代(l分)(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改善人们生活。(评价合埋即可,1分)

33.(l)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个要点l分.共2分)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个要点l分,共2分)

(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l个要点l分,共4分)

(3)

(戊戌变法答百日维新也可。1空l分,共4分)

(4)1956年底;(l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l分)

(5)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分)

34.(l)文艺复兴;(1分)人文主义(l分)

(2)

国别英国美国法国

时间 1775-1783年

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代表人物华盛顿

政权形式君主立宪制

(1空1分,共5分)

(3)俄国,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l个要点l分,共4分)

35.(l)1848年;(l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l分)巴黎公社(1分)(2)十月革命;(l分)苏维埃俄国(或苏联)(l分)(3)社会制度的变化(2分)(4)大跃进运动(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l分)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分)

(5)不断提升;(I分)+一届三中全会;(l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l分)(6)邓小平理论(1分)

36.(l)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l分)这一体系建立了战后暂时的帝国主义世界和平秩序,但由于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2分)(2)冷战政策;(l分)杜鲁门主义出台(I分)

(3)华沙条约组织(或华约组织)(1分)

(4)多极化;(l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l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