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 先进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思想和理念是实践与行动的指南。先进性原则体现的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师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成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全面掌握、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明确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娴熟地在教学实践中有机运用信息技术。使自己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从根本上展示教学的先进性。
2 创新性原则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青春期,对事物的新、奇、特有着特别的关注和喜爱。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坚持创新性原则。首先是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不能只是习惯性地使用 PPT、投影、教学短片等传统手段,而应更多地把微课、电声教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等凸显时代特色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创设教学的新鲜氛围。其次是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方式的创新。将同一种信息技术手段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对电声教材的快进、慢放或定格处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潜在优势。第三是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时机的创新。结合课程教学实际, 以教学需要为前提,灵活地在新课教学前、教学过程中及课程复习巩固阶段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信息技术吸引学生高度注意、相机破解教学难点,增强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实效。
3 实用性原则
4 辅助性原则
在处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系时,教师必须 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主体,信息技术是辅助, 信息技术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的。因此,在贯彻信息技 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时,配合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手段 以忠实教材、优化教材、突出知识点和教学过程为主旨,不 能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过分追求信息技术手段的新奇、生动和 课堂气氛的烘托,把思想政治课教学搞成了信息技术展示活 动,导致信息技术使用时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到知识内容 上,消弱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坚持 辅助性原则,精心准备,科学预设,准确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切入点。只有使信息技术遵从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 以信息技术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才是信息技 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真正目的。
5 开放性原则
现代教学理念倡导大教学观,致力于创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平台,而信息技术呈现出的跨时空、多维度、超链接、远程共享特点给各学科教学的开放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推行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时,教师应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知然课堂、荔枝微课、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等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学习平台和 APP 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和个人爱好,自主地进入网络学习平台和 APP,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表达突破课本与教材的局限,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海量学习资源探究推动教学内容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在开阔学生思想政治视野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多元化、开放性的良好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积累。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取向, 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遵循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以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机融合, 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变革,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稳步提升。
从科学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
从科技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主要表现在朝廷内外的勾心斗角。
政治科学研究什么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Politics),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其研究分析的方法有:权力结构分析、个体心理分析、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功能分析、角色分析、博弈分析、传播分析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治科学的研究摆脱形式主义,注重对现实政治行为的考察和分析,以科学分析的方法对政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里讲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等。(2)、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无论人们对它认识或不认识,它都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发挥作用。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2)、人们可以研究各种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的作用,结合现存的经济条件,选择和利用 经济规律对自己有利的实现形式。
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研究对象?
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经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