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题库?高考试题是如何编制的呢

一、历年高考题中的对联题

历年高考题中的对联题

对联作为一种高考题型,最早可追溯到1932年,时年的清华大学入学试卷中,陈寅恪先生命了这样一副上联:孙行者

当时的考生周祖谟巧对了“胡适之”,也有对“祖冲之”的,至今作为美谈。

在2004年的全国及有关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设定了一道对联考查题,被视为是一大亮点。因为它替代了句子仿写、句式变换、句序排列等题型,同时也视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脉搏和精神。

这节课我主要谈以下三个个问题:

一.是历年高考中有关对联的题型;

二.是对联的特点与撰写;

三.是有关老师和专家对高考对联题型的预测。

历年高考对联题

1987年: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1991年: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回答13——14题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贱皮厚腹中空

3、座上日月照珠玑

堂前黼黻焕烟霞

13、上面三副对联都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请你依次写出这三篇课文的作者。

14.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

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

③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

②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

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传统;

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

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

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

③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1992年: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

10.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2004年高考:

全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卷对联题: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广西卷: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广东题: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对联的概念与特点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这两串文字分别称为上联和下联。其中上联又叫出句,下联又叫对句。上下两句对称,是对联的主要特点,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相对词性必须相同。

词性相同,即上下联除了片语结构、句式要相同外,词性也应该一致。准确的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所谓”实对实,虚对虚”,这便是属对原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

“春”对“秋”,名词;“种”对“收”,动词;“一粒”对“万颗”,数量词;“粟”对“子”,名词。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面目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手

春芍药夏牡丹秋菊冬梅,我乃采花人

(2)对仗工整:对偶就上下联(出句、对句)在意义上的联络一般可分为三种。

一是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如“泰山不辞抔土故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大”。

二是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是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两种。

宽式对偶只具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即可。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春节所用的春联一般用严式对偶,只是不是很严格,但作为高考考题,为了有一个相对规范的标准,一般还是强呼叫严式对偶。即强调“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很重要的一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对‘平仄’不做要求)”。

(3)平仄合律:所谓平仄,除平声外(一声)外,其余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声。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调符号”即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对联中的平仄要求:

一是上联尾字必须为仄声,下联尾字必须为平声——仄起平收。如“朗月”对“清风”。

半醉半醒过半夜三更三点到三河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二是联中每一个词或处于奇位上的字可不必绝对——即古人所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

世事洞明皆学问(仄仄平平平仄仄)

人情练达即文章(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4)巧用典故:如下列的这副北京旧门联: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赠***联: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蒲松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别格:亦即对联的另一种构成方式,也可以说是做对联的另一种技巧。有以下八种:

一是嵌字如:亚洲广结英雄会运动常开友谊花

二是嵌数即嵌入者皆为表树目的字。如:诸葛武侯庙联云: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墨客,启用四桨五帆,历经六滩七湾,受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载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应考三番两次,今年一定要中

三是嵌名亦即嵌入各种名词,如人名、兽名、鸟名、花名、果名、树名药命、地名,等等,如:

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

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

此联巧妙地精选出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又称灰蝉)、一见喜(穿心莲)、淮山、牵牛子、国老(甘草)、使君子、千年健十味中药名,用“迎”、“送”两字串联起来,对仗工整,颇为得体。

四是拆字即将汉字形体拆开,或分或合而成联。如:

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五是叠字同字再用,或且三用四用,即为叠字。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六是谐音如:

二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鲁肃、樊哙、狄青、萧何何、偶、幸、媒)

七是回文联就是回环往复,顺读、倒读都成文颇有意趣。福建厦门鼓浪屿的“回文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八集句联集句,就是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诗文按照一定的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形成很好的对联。如: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6)内容要相关

内容相关即是上下两句意义要相近或相反,相互合作,彼此联络,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如相近的有:

勤劳门第春常在节俭人家庆有余

内容相近却不能内容相同、重复,否则便犯了”合掌”之忌。如:

国中无双府地海内第一名城

内容相反的有: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世间少有蠢才子天下难得好先生

三、对联的分类

1、春联:在元旦、春节时贴上的对联。如大地春回增绿化人间福到展红图

2、楹联: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上刻琢的对联:

3、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上选用或撰写的对联

4、挽联:评价先人生平业绩,抒发后人怀念之情的对联。

5、寿联:祝福长辈寿辰的对联。

6、赠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元双

——〔明〕朱元璋赠徐达

2005年高考对联题型

一、填空式:将对联与教材内容、文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如

1、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挽联所写物件是(),我们在中学所学课文中选自对联中作品集的有哪些,并分别表明作品集。

2、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请你写出对联中作品中的名句。

二、补拟式:这种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参照一联,拟补另一联,2004年高考试卷上的对联试题就是采用这种命题形式。二是根据题目提供的词语拟写对联。如:

请以“尊严”和“傲慢”分别作为上联和下联的开头拟写一副对联,不能超过30个字。

尊严铸造人格让生命崇高傲慢腐蚀品德使灵魂贬值

李格非先生安贫乐道,不完全赞成《论语》中“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和《礼记》中“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他略加增删,整合一副佳联,其上联是:

居无求安食求饱

请你写出下联:富不润身德润屋

三、调整式:这种题型可以将对联的相关知识和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知识点结合起来。如:江西滕王阁有一副对联,其下句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合出的上联进行适当调整。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

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杭州西湖于谦祠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予出的上联加以调整。

上联: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

下联(已被打乱):

岳家父子同,两朝少保冤,夕阳亭里,风波两地心伤

四、情景式:这种题型提供一个特定的情景,结合“得体”这一考点要求拟写对联。

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如:

教师节到了,沐浴著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对老师最美的赞歌。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请你以元宵节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五、话题式这种题型只提供一个话题,其它方面都不加限制。如:

请从“奉献”、“立志”、“恒心”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自勉联:

六、改写式这种题型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划出两个意义相对的句子,要求我们根据对联知识和语言的简明、连贯以及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知识进行改写。改写时可采用“增(增加词语)”“删(删除词语)”“调(调换词语位置)”“换(更换词语)”“留(留住关键词)”等方法。

例如,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18历届高考题中的对联

奉上:

1、抡才供国用,亮翅待雄飞。

2、才思奔笔底,创意蕴心中。

3、天意怜汗水,胜利酬勤人。

4、墨犁耕心田,笔斧拓神境。

5、历经数载苦读,只为一朝腾飞。

6、受技乘风开凤羽,挥毫对策到云衢。

7、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8、十年苦读扬起未来风帆,两天高考谱写人生华章。

9、博闻强志,勤奋创新,成就心中学问;

精思妙语,严格求实,撰写天下文章。

10、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11、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12、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13、逢盛世郡园朴实沧海横流尽本色,

迎国考书生沉毅妙笔生花皆文章。

14、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15、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16、十载寒窗,勤学苦练,何人健步登金榜;

满腔热血,万丈豪情,我辈英才夺桂冠

17、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

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

18、十年磨剑白刃生寒涔汗泪,今昔纵毫冰心着意写春秋。

19、书山比豪气,看咱学子登顶折桂。

学海竞风流,瞧我飞舟劈浪夺魁。

20、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须苦战。

21、苦读三年磨砺以须胸中常怀大世界,

鏖战即日沉着而对笔下自有好文章。

22、十年木百年人乐育栋梁拔地起,

千里浪万里波喜看鲲鹏展翅飞。

23、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24、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25、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26、各界精英大展巨集图夺英魁,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27、三年寒窗仅在此一搏,九经沙场望凯旋而归。

28、韶年逢国考,学尚实真心须静;盛世选英才,品兼诚毅气自华。

29、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书山攀绝顶,胸藏万卷步青云。

30、霸气盈胸,高山尖尖我为峰;豪情壮志,乾坤朗朗吾称雄。

31、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32、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33、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34、承巴蜀传统陶养人文情韵育满园桃李成大器,

倚王者宝地铸就鲲鹏气概看万千学子步青云。

35、承历史底蕴,究天人际理,欲上苍穹揽星去;

怀瑾瑜憧憬,展卷帙才华,即从蟾宫摘桂回。

36、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37、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38、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

灯下学子沤心沥血想的是金榜题名。

39、再接再厉营造新境个个争取金榜题名,

愈战愈勇重新整理高度人人定会大鹏展翅。

40、千帆竞发几经风雨乘风破浪辉煌终点已不远,

万马奔腾一路凯歌披荆斩棘巅峰时刻在眼前。

41、学海泛舟五千年,华夏英才书奇志;

蟾宫折桂三十载,潇湘学子写华章。

42、晨钟轻敲,高考开始,奋笔疾书写未来;

暮鼓重锤,辉煌不远,努力拼搏创人生。

历年高考题

:zgxzw./gaokaoshiti/

在大框下面,有连结,是前几年的高考题

全带答案

求历史历年高考题~~

你去买曲一线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吧,这个是分类的。或者南方出版社的《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还有天利的《五年高考试题分类》,不过这本是天利这两年才出来的,比较少见,没有前面那两种知名度高,但也很可靠。

安徽历年高考题

历年高考题库大全(word版)地址如下::agdszw.blog.163./blog/static/81697413201011531118624/

山东历年高考题

要几年的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谁那有历年高考题?

《十年高考》专注历年高考题,注重把握高考方向

历年高考题(理科生)

个人觉得没这个必要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就可以了各个省份的题的难度.偏重有很大差距如果真的想做老师都会有可以借来影印

以前的高考题都是全国卷最近5年各个省份才开始自主命题不使用全国卷

建议多听听老师的建议

求2003年各省高考题和上海历年高考题下载...

用百度搜就找到了!

宁夏文科历年高考题

给你个网址,可以下载所有的高考试题,网址以讯息的方式发给你(这里提交太慢),看后满意请采纳。

二、高考试卷出题的过程是怎样的

高考的试题编写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完成的。具体来说,高考的试题出题地点包括: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中心:各地高校和专业的学科专家会被邀请参与编写高考试题,并在考前进行统一组卷。

2、国家教育考试中心:该中心负责全国各类教育考试的组织和管理,主要负责高考试题的整体设计和监督。

3、专家组:在高考试题编写过程中,还会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权威人士进行评审和指导,确保试题的质量和公正性。

出题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考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高考试卷的出题单位在确保试卷质量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

具体的出题过程:

1、题库构建:教育部会邀请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高校专家,在全国范围内编写出初步题库。之后,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题库进行筛选,形成规范的题库。

2、题型比例确定:根据考试大纲,教育部与各省教育厅商定每年高考各科目考查的题型比例,如选择题占多少分,简答题占多少分等,从而确定各题型需要的题量。

3、出题委员会:教育部会组建出题委员会,由资深教授、专家以及高级中学老师组成。出题委员会根据题库和题型比例确定的要求选题。

4、审题会议:选题后,召开审题会议,各学科专家和老师对选出的每一题进行逐题审定,决定哪些题可以作为正式考题。

5、考前修改:部分学科会在考前夜晚最后审阅所有的试题,对某些题目做必要的修改或替换。

6、试卷印刷:将最终确定的所有考题进行编排,形成完整的考卷,然后送印刷厂进行印刷、装订,准备运送各考点。

7、考后评价:高考结束后,教育部会组织各学科专家对本年度的高考试题进行评价,检查是否达到预期要求,为下一年的出题提供参考。

高考出题的思考方向

1、出题原则:高考出题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科学、区分学生发展水平等原则。这些原则对编写什么样的试题起到基本的约束与导向作用。

2、出题特点:高考出题具有知识面广、涉及面全面、注重综合应用、体现时代特征等特点。这决定了高考试题的范围广泛、难度适中的特性。

3、选材来源:高考选题来源于典型教材内容、常见应用案例和日常生活材料等。这要求考生在学习和复习中,关注典型案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4、选题趋势: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选择趋向于强化应用、增加实际操作性与时代感,减少机械记忆。这提示考生高考复习要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理解、应用和实践操作。

5、考点分布规律:高考的考点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的重点、基础知识与理论上。这要求考生高考复习要专注于系统梳理高中学习的基础知识体系。

三、高考试题是如何编制的呢

高考的试题编写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完成的。具体来说,高考的试题出题地点包括: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中心:各地高校和专业的学科专家会被邀请参与编写高考试题,并在考前进行统一组卷。

2、国家教育考试中心:该中心负责全国各类教育考试的组织和管理,主要负责高考试题的整体设计和监督。

3、专家组:在高考试题编写过程中,还会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权威人士进行评审和指导,确保试题的质量和公正性。

出题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考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高考试卷的出题单位在确保试卷质量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

具体的出题过程:

1、题库构建:教育部会邀请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高校专家,在全国范围内编写出初步题库。之后,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题库进行筛选,形成规范的题库。

2、题型比例确定:根据考试大纲,教育部与各省教育厅商定每年高考各科目考查的题型比例,如选择题占多少分,简答题占多少分等,从而确定各题型需要的题量。

3、出题委员会:教育部会组建出题委员会,由资深教授、专家以及高级中学老师组成。出题委员会根据题库和题型比例确定的要求选题。

4、审题会议:选题后,召开审题会议,各学科专家和老师对选出的每一题进行逐题审定,决定哪些题可以作为正式考题。

5、考前修改:部分学科会在考前夜晚最后审阅所有的试题,对某些题目做必要的修改或替换。

6、试卷印刷:将最终确定的所有考题进行编排,形成完整的考卷,然后送印刷厂进行印刷、装订,准备运送各考点。

7、考后评价:高考结束后,教育部会组织各学科专家对本年度的高考试题进行评价,检查是否达到预期要求,为下一年的出题提供参考。

高考出题的思考方向

1、出题原则:高考出题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科学、区分学生发展水平等原则。这些原则对编写什么样的试题起到基本的约束与导向作用。

2、出题特点:高考出题具有知识面广、涉及面全面、注重综合应用、体现时代特征等特点。这决定了高考试题的范围广泛、难度适中的特性。

3、选材来源:高考选题来源于典型教材内容、常见应用案例和日常生活材料等。这要求考生在学习和复习中,关注典型案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4、选题趋势: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选择趋向于强化应用、增加实际操作性与时代感,减少机械记忆。这提示考生高考复习要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理解、应用和实践操作。

5、考点分布规律:高考的考点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的重点、基础知识与理论上。这要求考生高考复习要专注于系统梳理高中学习的基础知识体系。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