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考语文成语题库-合肥高考语文试卷 2024-11-12 23:02:47 0 0 安徽语文会考答题技巧? 安徽语文会考的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词语题与熟语运用: 对于词语辨析,注意分析不同语素的含义和用法。 对于熟语,注意其感情色彩、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确保在语境中运用得当。 语言运用题: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对于语段压缩、语句扩展、句子仿写等题型,要理解原文意图,准确传达信息。 注意修辞手法和句式转换的灵活运用。 名句默写: 熟记高中必背篇目,确保默写准确无误。 注意理解名句的含义和用法,以便在合适的语境中运用。 散文阅读: 把握文章内容,找到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题。 理清文章脉络,注意顺序和逻辑关系。 诗歌鉴赏: 按内容(风格)分类鉴赏,掌握各类诗词的规律特征。 阅读时注意有效信息,从“景”、“情”、“理”、“趣”几方面剖析诗歌。 作答时贯彻“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什么效果”的答题规范要求,运用有关诗歌理论知识作答。 现代文阅读: 先读一遍原文,理解文章大意。 审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注意答题既要简略又要条理清晰,以便得到高分。 对于最后一题,通常回扣全文理解,要慎重作答,确保答案完整且深入。 翻译古文题: 对于课本内容,要确保理解准确,翻译流畅。 对于未学过的内容,要抓住关键信息,精看要翻译的句子,确保翻译准确且通顺。 整体策略: 熟悉考试题型和评分标准,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 注意时间管理,确保每道题都有足够的时间作答。 保持冷静和自信,遇到难题不要慌张,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通过掌握这些答题技巧并付诸实践,相信你在安徽语文会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祝你考试顺利! 为什么说成语是中国文化的微缩景观? 1.成语中体现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成语(每项不少于两个): 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力挽狂澜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一诺千金 拾金不昧 童叟无欺 信守不渝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季路一言 一言九鼎 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勇者无惧 勇往直前 冷面寒铁 临危不惧 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革故鼎新 出类拔萃 吐故纳新 2.成语反映古人日常生活 古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可以通过成语来了解比如说“衣冠楚楚”,“衣”在古代指上衣;下衣叫“裳”,并不是裤子,而是裙现在衣、裳合在一起,泛指衣服“冠”是帽子贵族才有帽子,庶人只有头巾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楚楚”是整齐漂亮的意思“衣冠楚楚”出自《诗经&8226;曹风&8226;蜉蝣》,原文是“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意思是蜉蝣的翅膀,就像鲜明可爱的衣裳后来就用“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元曲选&8226;冻苏秦衣锦还乡》中有:“想当初风尘落落谁怜悯,到今日衣冠楚楚争亲近” 3.成语反映古代科技发展水平 《成语中的古代科技》一书中写了这样的内容:“炉火纯青”,一般解释为:原指古代道士炼丹成功的火候,后演变用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古代炼铜远早于炼丹,故“炉火纯青”最早是指古代冶炼青铜的火候该成语的相关出处可见先秦时期的手工艺著作《考工记》该成语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医学发达,有关医学知识的成语很多比如“岐黄之术”“吐故纳新”“起死回生”“对症下药”“病入膏肓”“以毒攻毒”“杏林春满”等 有关地理学的成语有“沧海桑田”“经天纬地”; 有关气象学的成语有“雷霆万钧”“蜀犬吠日”“迅雷不及掩耳”等; 有关天文学的成语有“斗转星移”“杞人忧天”“日上三竿”“月满则亏”等等,真是不胜枚举可以说,一部汉语成语词典简直就是一部简明百科全书 4.成语涉及大量古代典籍 学习成语,我们可以知道很多重要的古书据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成语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成语有255条,出自《庄子》的成语有161条,出自《史记》的成语有265条,出自《汉书》的成语有158条,出自唐诗的成语有310条,出自宋代诗词的成语有140条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8226;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8226;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8226;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8226;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8226;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8226;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8226;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8226;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8226;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8226;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8226;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8226;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8226;召南&8226;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8226;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反过来说,我们通过学习成语,可以了解以前并不知道的古代典籍下面举一个例子:“兴高采烈”是一个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出自《文心雕龙》一书原文是“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意思是嵇康俊迈豪侠,因此他的作品意趣高超,文笔犀利嵇康是三国时魏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字叔夜,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因不满司马氏统治,被司马昭杀害有著作《嵇康集》现在这个成语已经演变为兴致高,情绪热烈的意思了 那么,《文心雕龙》是一部什么书呢?查阅《辞海》,我们知道《文心雕龙》是南朝梁刘勰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既系统又完备的古代文学评论集书中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的文学现象,把文学理论批评推向新的阶段,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著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成语具有索引的作用“精卫填海”“画龙点睛”“五雀六燕”这三个成语分别涉及我国古代地理学著作、绘画著作和数学著作,请同学们查找一下,写出这三部书的书名 赞美合肥的成语? 泾渭分明jīng wèi fēn míng [释义]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安徽的好听词语? 徽风皖韵、人杰地灵、鱼米之乡等。 形容安徽合肥的词语? 庐州,逍遥津,中科大,五里飞虹,科技之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 江淮大地 ,霸都。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