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0个常考成语题库_高考常考成语560个 2024-12-19 17:03:43 0 0 高考常考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豆蔻年华 解释: 豆蔻年华: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初夏开淡黄色花。像豆蔻一样美好的年华。原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现泛指少女时期。 例句:她正值豆蔻年华,当然显得分外美丽。 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典故? 01 图穷匕见 【释义】图穷匕见——穷:尽,完。匕:匕首。见:现,显露。比喻事情发展到一定时候,终于露出了真相。 【出处】“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三》) 【例句】心怀不轨的人,终有一天会~,露出他的真面目。 【近义词】东窗事发 真相大白 暴露无遗 不打自招 原形毕露 【反义词】扑朔迷离 不明真相 显而易见 02 投笔从戎 东汉时,有个著名的将领叫班超。当时北方匈奴常常在边境骚扰,他从小便立志要报效国家。班超年轻时家境贫寒,他每天靠为官府抄写东西来维持生活。一天,他正在抄写时,突然想起自己的志向,把笔一扔说:“大丈夫应当为国家建功立业,哪能总在笔墨之间讨生活!”于是,班超毅然投笔从军,随大将窦固在战场上征战,建立了无数功勋。 【释义】投笔从戎——投:扔。戎:指军队。指读书人放弃文字生涯,驰骋疆场。 【出处】“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汉书·班超传》) 【例句】为了抵抗外侮,许多青年纷纷~。 【近义词】弃笔从戎 弃文就武 【反义词】卖剑买牛 解甲归田 03 完璧归赵 战国时,秦王听说赵王有一块无价之宝——和氏璧,便派人去说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宝玉。赵王怕得罪秦王,又怕自己上当受骗,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来到秦国,把玉璧献给秦王,见秦王根本不提拿城换璧的事,便走上前去说:“这玉璧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秦王把玉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接过玉璧说:“大王要是想要宝玉而又不割城池,我宁愿把这块宝玉摔碎。”秦王无奈,只好假装同意割让城池,并答应斋戒五日后举行交换仪式。可当天晚上,蔺相如就派手下的人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释义】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璧:玉。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给本人。 【出处】“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句】工作人员悉心寻回乘客遗落手机,通过火车站广播~。 【近义词】物归原主 完好无损 全璧归赵 完好如初 得而复失 【反义词】横征暴敛 巧取豪夺 久假不归 支离破碎 04 亡羊补牢 庄辛是战国时楚国顷襄王身边的一位大臣。他见顷襄王不理朝政,终日只顾享乐,心中十分着急。庄辛曾多次规劝顷襄王,顷襄王就是不听。于是,庄辛便辞去了官职。后来,秦国攻打楚国,顷襄王被迫逃到城阳,这才想到庄辛从前说的话,很是后悔。于是他马上召回庄辛,向他请教治国的方略。庄辛说:“俗话说‘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羊跑掉了,再修补好羊圈,也不算迟。”顷襄王听后,又重新振作起来。 【释义】亡羊补牢——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比喻发现失误以后,如果能及时设法补救,还不算迟。 【出处】“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 【例句】他们单位昨天发生失盗后,领导立即~,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近义词】知错就改 见兔顾犬 顾犬补牢 【反义词】时不我待 知错不改 后悔莫及 05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有一次曹操率军长途跋涉征伐敌人。在行军路上,天气闷热,又找不到水喝,士兵们渴得嘴唇干裂,个个有气无力。骑在马背上的曹操想,这样可不行。突然他心生妙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酸又甜,可以解渴。”将士们听后,想起青梅的酸味儿,腮帮子都发酸,嘴里立刻涌出很多唾液,顿时就不觉得怎么渴了。 【释义】望梅止渴——比喻用想象或虚构的东西来安慰自己,实际上根本达不到目的。 【出处】“前有大梅林……口皆出水。”(《世说新语·假谲》) 【例句】~是一种心理激励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这个方法用好了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近义词】画饼充饥 聊以解嘲 说梅止渴 【反义词】名副其实 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06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交战,越国失利,越王勾践被俘。吴王要勾践夫妇住在石屋里看守墓地,在野地里养马,勾践受尽了折磨和屈辱。三年以后,勾践得到赦免回到越国。他奋发图强,刻苦自励,睡在柴草堆上,还在自己经常坐卧的地方悬挂一个苦胆,每天吃饭和睡觉前都要舔舔它的苦味,表示不忘旧耻。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越王勾践也成为春秋后期的一代霸主。 【释义】卧薪尝胆——薪:柴草。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例句】要想得到比赛冠军,必须~,刻苦训练。 【近义词】发愤图强 宵衣旰食 自强不息 含垢忍辱 【反义词】乐不思蜀 妄自菲薄 胸无大志 07 闻鸡起舞 晋朝名将祖逖和诗人刘琨,志趣相投,志同道合。两人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匈奴不断袭扰西晋王朝的动荡时期。祖逖与刘琨经常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一次,两人谈到深夜才入睡。没过多久,祖逖就听到远处传来了鸡叫声。于是,祖逖翻身坐起,推醒了身边正在酣睡的刘琨,说:“赶快起床,国家正处在危难之际,你我怎能安然入睡呢!”说完,提着宝剑就去练武了。从此以后,不论春夏秋冬,每天鸡叫头遍,两人就起床练武。后来,他们都为国家建立了丰功伟业。 【释义】闻鸡起舞——闻:听。比喻有志为国效力,奋起行动,坚持不懈。 【出处】“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晋书·祖逖传》) 【例句】他从小立下报国志向,~,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名大将。 【近义词】然糠照薪 发奋图强 锲而不舍 鸡鸣而起 【反义词】自暴自弃 苟且偷安 08 吴牛喘月 我国古代江淮一带属吴地。这个地方生长着一种水牛,被称为吴牛。吴地炎热,水牛跳到水里都嫌热。到了晚上,水牛看到月亮还以为是太阳,于是便大口大口地喘起气来。晋武帝时,有位名叫满奋的大臣,他生来体弱,有怕风的毛病。有一年冬天,他上朝谒见皇帝,皇帝指着靠近北窗口的椅子让他坐。北窗口立着一扇透明的琉璃屏风,看上去就好像只有一个挡不了风的空框子似的,不觉倒吸了口凉气,脸上露出恐惧的样子。晋武帝见此觉得好笑,满奋不好意思地说:“我就像吴牛一样,看见月亮就喘气。” 【释义】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臣犹吴牛,见月而喘。”(《世说新语·言语》) 高考必备成语?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2.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饿的惨状。 3.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4. 哀兵必胜:没有退路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异:骄兵必败】 5. 爱屋及乌:比喻因爱某人因而也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6.安土重迁:家乡住惯了留恋故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难)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