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时差计算题库,高考地理时差计算题库及答案 2024-12-25 12:52:19 0 0 二十四时区怎么算? 为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其中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也称零时区),向东到180°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向西到180°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均为半时区。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时。 一、时区的由来 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 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1个省份划在一起。 二、时区划分中的日期变更线 1、自然界线不断变化,即0点所在的经线,由于地球不停自转,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不停自东向西交替,其速度大约每小时西移15个经度。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2、人为界线固定不变,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目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生日期要加一天。 地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时间特点? 1.春分是3月21日前后 2.夏至是6月22日前后 3.秋分是9月23日前后 4.冬至是12月22日前后 一、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20或21日。 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 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 宋 苏轼 《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 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 二、夏至 夏至迎来,时而雨水充沛,时而阳光明媚。夏至日是多地进入“烧烤模式”的时刻。夏至日这一天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内受光最强烈昼长夜短。夏至也是我国最早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具 有指导农事和预示进入三伏天的意义。 三、秋分 秋分作为24节气之一,即意味着当天昼夜平分,又表示平分秋季。当到了秋分这个节气,我国南方 地区才正式入秋,此后的气温一夜凉一夜。 四、冬至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 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