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化学题库及答案-辽宁高考化学题库及答案解析

2021辽宁高考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 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

② 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 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

④ 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 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1.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 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辽宁高考化学的题型分布?

(1)七个单选题,每题6分.各种基础题

(2)第二卷有三个大题,每题14-15分.有无机推断,化学平衡,实验.难点在平衡与实验方案设计.

(3)选考题,化学三选一,15分.分为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技术很少有人选,另外两个就看你们学校讲课的情况了.通常来说物质结构与性质要比有机要节省时间,但如果出现给你一堆晶胞参数让你求晶胞密度或体积的话,那我劝你还是选有机,否则稍不留神就前功尽弃了.

2021年辽宁化学难度?

2021年1月25日上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以下简称为适应性测试)化学科目顺利开考。试题的命制在旧教材、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以人教版化学教材(2007版)为基础,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参照,以日常生活、科技前沿和生产环保等真实情境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坚持“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理念,发挥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结构合理,追求稳中出新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在三次模拟命题、抽样测试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15道单选和4道综合题的题型结构,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45:55.从试卷的内容结构看,“无机物性质及其应用”约占20%,“化学反应原理”约占25%,“化学实验”约占20%,“物质结构与性质”约占15%,“有机化学基础”约占20%。试卷中知识的分布、广度、深度以及试题类型等都与全国II卷相当,“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充分融入其它模块,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重要思想。

试题在保持稳定性、亲和度的基础上,追求一定的创新,全面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17题以传统测定Ksp的方法为情境,呈现出真实完整的科学实验过程,包括溶液粗配、标定、氧化还原滴定、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描点作图、得出结论等,着力于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又如第15题,天然水体中的H2CO3与空气中的CO2保持平衡,不同于中学常见的封闭体系,导致c(H2CO3)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再如第18题(1)从逆向思维考查盖斯定律,并融入了对燃烧热的考查。

二、精选情境,体现核心价值导向

真实具体的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考试评价的重要载体。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学术探索、生产环保等方面选取情境素材,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阐释反应机理、分析物质转化流程、选取合适的方法,解决或解答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1.日常生活情境

化学研究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物质支撑,助推科技进步。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科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如第1题我国的丝绸、宣纸、港珠澳大桥、“嫦娥五号”探测器及“奋斗者号”潜水器无不展现出化学材料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第8题透骨草等中草药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这些充分发挥了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术探索情境

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11题实验探究Heck反应的反应条件,蕴含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控制变量的思想;第13题Hg-Hg2SO4标准电极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深层理解;第17题没使用比色法和电导法,回归传统测定Ksp的方法,呈现出真实完整的科学实验过程。可以看出,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十分重视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考查。

3.生产环保情境

该类情境主要关注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巨大作用,促进学生具备“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例如第6题以富集11B的非碳导热材料立方氮化硼晶体为情境考查晶体结构;第9题以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介质代替传统催化剂(Cu或Ag)实现醇向醛的转化;第12题考查纳米TiO2的制备;第15题选材于环境化学中天然水体的碳平衡;第16题从现代锰冶金中选材,呈现MnSO4晶体的制备流程;第18题则以抗击疫情环境下,口罩消毒剂环氧乙烷的生产为情境设置问题;第19题以一种医药中间体的合成作为主线。

三、科学设问,考查关键能力

化学学科关键能力是学生在面对与化学学科相关的问题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高水平人才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正确的态度责任、发展核心素养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基础。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包括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这些关键能力是原高考化学学科能力要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课程标准学科素养的具体化阐释,更是对学业要求的综合化表述。

如第2题、第4题运用符号表征描述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第3题、第4题考查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第5题考查可能过量的Cl2对氧化能力推断的影响;第10题考查实验-现象-结论之间的证据推理;第13 题对电压表示数的预测;第18 题根据实验数据图分析反应中有关物理量的变化、推断反应机理;第19题根据信息对化合物C的逆向推断。以上都表明试题十分重视分析与推测能力的考查。

归纳与论证能力体现在第11题要求对比分析不同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控制变量归纳出适宜的反应条件,第18题(3)归纳平衡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

探究与创新能力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法和原理及方案设计等能力。如第17题要求考生利用题目给出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独立思考,再现科学家应用传统法探寻溶度积测定方法,体现对创新思维的考查。

四、立足实际,落实课程改革理念

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命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研,全面了解全省2021届高三复习备考的情况,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复习阶段考生的学习状况,合理设计试卷难度,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发挥自身水平,为其展现学习与思考成果提供广阔的空间。

1.立足基础,增强答题体验。选择题覆盖了无机、有机、结构、原理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素养,尤其注重无机、有机、结构、原理的综合考查(如第11、12、14题等),注意回避平时训练的试题,客观考查学生的素养水平。选取了教材上一些图文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以增强考生的答题体验。如第5题C、D选项的图片,第2题偏二甲肼的素材,第12题TiCl4的水解均源于教材等。

2.突出实验,发展学科素养。试题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鲜明特点,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核心素养的水平是化学命题方向,选择第5、10、11题的表格、第13题的电极装置及第17题都很好地考查了实验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注重融合,落实高考评价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在辽宁省新课标新高考旧教材的背景下,为贯彻高考评价体系“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基本要求,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整合了多个模块的内容,知识综合、信息多样、形式灵活、能力层次分明、学科素养丰富、核心价值突出。

2021年辽宁省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和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继续坚持在真实情境下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探索新的命题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1年辽宁化学高考卷和哪个省一样?

答题公式1:2021年辽宁化学高考卷与黑龙江省一样。

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2021年辽宁省高考考试中,化学科目试卷与黑龙江省的高考试卷相同。

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化学科目,其他科目也存在与其他省份相同的情况。

辽宁高考化学题库及答案-辽宁高考化学题库及答案解析

2022年辽宁高考物理化学多少题?

理综是物理化学生物,辽宁省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物理110,化学100,生物90其中选择题21道,生化物6.7.8,每道6分,选修共45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