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考化学题库分析题,武汉高考化学题库分析题及答案 2025-01-10 15:15:50 0 0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对。 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四.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推论 (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六.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高考常出现化学题实验题 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1、溶液酸碱性判断依据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2、溶液的pH (1)pH的定义: pH= -lgc(H+) (2)pH的适用范围 当溶液的酸碱性用pH表示时,其c(H+)的大小范围一般为1×10-14 mol/L0。 当c(H+)或c(OH-)≥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用c(H+)或c(OH-)直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更方便。 (3)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在室温下,中性溶液:c(H+)= c(OH-) =1.0×10-7 mol· L-1, pH =7 1.0×10-7 mol·L-1, pH <7 碱性溶液:c(H+)7 二.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化学实验题型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 ③石油分馏。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測定(要用温度计); ②银镜反应. 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 ①搅拌:②引流: 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 ④转移固体;⑤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0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 NaA10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0、Na202; 高考化学必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1. 图象题 (1)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意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四看量变,五看是否作辅助线。 (2)会分析:分析图象中隐含的信息,将其加工成化学语言,同时联系化学概念、化学原理,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2. 表格数据题 (1)明含义:理解表格中各个列项中数字的含义,巧妙地将表格语言转换成化学语言。 (2)析数据:理顺表格中数据间的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的化学知识,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技巧 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 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 高考化学题型? 高考的化学题目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选择题共计8个,题号是6到13,难度一般是逐个上升: 1.物质的量方面涉及到的是阿芙加的罗定律,物质的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低。 2.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正误判断问题。此类问题常涉及到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反映条件和各种物质的氧化还原性等方面的不同可一导致化学反应的不同,例子方程式需要注意各种物质是否可以写成相应的离子,还有注意电荷是否守恒,难度中 3.有机化学的选择题基本是对各类有机物物理性质和相互鉴别的考察,只要记住相应的内容便可得分,难度低。 4.化学反应平衡问题,非常简单的,一般选择题不会考察这个,只需要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即可,难度中等。 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 其实选择题非常简单的可以用排除法等方法解题。 非选择题就难多了一般是从27到30,四道。 1.无机推断,这个题目必须掌握常见无机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常见的物质的特殊性质,而这些一般都是推断题的突破口,一旦找到突破口,就好解了。 2.有机题目,一班是信息迁移和有机推断相结合。信息一般是有机化学(哈佛原版)上的一个知识点,题目中给定的物质比信息中的物质稍微复杂,迁移需要找到信息中给定的官能团,有机推断题一班是烃、烃的含氧衍生物、卤代烃的相关问题尤其是氧化关系醇氧化成醛(酮)在氧化成酸(酯),平时要好好记忆。 3.化学平衡和计算题。这个题目很烦,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一两句话说不明白,最好买本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 4.化学实验题,高三老师会系统的讲解的,仔细听讲及时总结。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