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唐诗阅读题库-高考唐诗阅读题库及答案 2025-02-13 06:49:07 0 0 高考中的唐诗或宋词及其赏析? 回答如下: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的是在夜晚,作者望着床前的明月,感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回忆起了远离故乡的心情。 2.《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高时所见所想,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1.《浣溪沙》-李清照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秋天时,看到鱼儿在雨中游动,燕子在风中飞翔,感叹自己也会像这些生物一样在岁月流逝中逐渐老去。 2.《庐山谣》-辛弃疾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敬亭山上,看到众鸟高飞而孤云独去,感慨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敬亭山美丽景色的赞美和敬爱。 以上仅为部分经典之作,唐诗宋词中还有很多优秀的诗词值得欣赏和品味。 中高考必考古诗词? 中考必考古诗词如下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0.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尚书》 11.满招损,谦受益。 12.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周易》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礼记》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3.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左传》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6.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2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管子》 2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3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晏子春秋》 3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3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论语》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言必信,行必果。 3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5.马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高考考的古诗是什么? 1.《登高》——杜甫 2.《江雪》——柳宗元 3.《静夜思》——李白 4.《将进酒》——李白 5.《春夜喜雨》——杜甫 6.《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7.《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 8.《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9.《送别》——王之涣 10.《登岳阳楼》——范仲淹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