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考研阅读文献,如何提高考研阅读文献的能力

研究生阅读文献如何入门?

前期准备工作:

1)知识储备:先阅读与该英文研究主题内容相关的中文研究论文,同样的研究,国内肯定也是有相关研究的,尽量熟悉这个领域的一些国内术语、国内学者做的国外比较研究等,有了这个预设的知识体系,对基本的概念、相关知识结构有了了解,读外文也更好理解。

2)工具准备:强推电脑上直接用wps 阅读英文文献,需要翻译的直接选中,右键单击,在跳出来的小横幅选择“划词翻译”,然后右边会出现一列显示翻译的词句或者段落,速度非常快。

3)环境准备:尽量去学习氛围好一点的地方,图书馆,自习室。

第一阶段:文献初步泛读

阶段目的:

1、了解所学领域的动态

(该领域主要研究什么? 有哪些常用方法或技术解决问题? )

2、学习并努力熟悉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

这泛读阶段建议大家先看一些综述类文献。以达到快速了解领域领域的动态和研究方法,并且要注意积累专业术语和提升阅读速度(这两点在阅读英文文献特别重要)

坚持每周至少两篇文献(最好是英文的)

这阶段逐字逐句地去读论文很正常,因为我们刚要深层次去接触这个领域,论文里所有的内容我们都不了解,需要花时间去搞懂那些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

对于英文文献,可能读起来会更加吃力。所以推荐新人在自己电脑安装一个[有道云词典、知云等,能够自动识别PDF文章的单词和整段翻译,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但是要坚持每周至少两篇文献,最好是保证一天一篇。

另外,专业术语和词汇的笔记一定要做。建议大家准备一本看文献的笔记本,把那些专业术语、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等记录到笔记本上,并定期复习。一般可以是每周末复习上一周的笔记,一个月后再复习一遍这个月的笔记。坚持这个方法两个月,你读论文的速度就会明显提高。

除了综述文献,还可以在其参考文献(一般综述文献会引用大量的文献)下载文献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阶段:文献开始精读

该阶段目的:学习作者引出问题的思路、实验方法设计、常用的分析手段等。其实更深层次来说,就是慢慢的有意去模仿作者提出问题的思维模式。

如何提高考研阅读文献,如何提高考研阅读文献的能力

坚持每周至少三篇文献(最好是英文)

这个时候,读文献的速度已经明显提高,很多专业术语也都认识了,但是很多同学经常读完文献后抓不住重点,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读文献时带着这几个问题:作者想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的?怎么分析的?结论是什么?

四个问题连贯起来,就是你看完文献后的收获。每次看文献后就习惯性地问自己这四个问题,如果都能回答,说明这篇论文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

通过细读,可以掌握研究一个问题时惯用思路和方法,其实就是一个大致的框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框架来做自己的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阶段:高级进阶跳读

阶段目标:

1、能够做到快速批量阅读文献。

全面提高文献阅读速度,能做到只看想看的部分。

当你经历前两个阶段后,肯定是具有比较厚的文献功底了,如果还是每周几篇文献这样的读你会感觉收获甚微,因为你会感觉似乎所有文献的内容差不多。很多研究生读文献只停留在第二阶段水平,所以在确定研究课题时一次次被导师说不行。

坚持每周>四篇+定期批量读文献>10篇每次

这个时候就需要批量的阅读文献。

批量读文献的诀窍是跳读,比如拿到一篇文献,我只想了解实验方法,那我就只读实验部分,如果我只想了解作者这篇论文研究什么,那我就只看引言部分的末尾部分。方法是: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直接到文献中对应部分找,比如我想了解实验方法,那我就只看Experiment部分,其他部分不看,一篇文献最多半小时就看完了,所以看文献慢的原因就在此。

确定[研究课题]是每个研究生要经历的事情,需要读大量的文献。如果只停留在第二阶段就很难确定合适课题,一方面是读文献的速度会比较慢,另一方面是不好对研究领域的方向进行对比总结。所以这时候就要用第三阶段的方法对大量论文进行比对分析,来确定研究课题。

在研二的时候,你会经常用到[跳读] 方法,来帮助研究课题找方法和依据。所以第三阶段的方法一定要学会。

对于研究生来讲,看文献有多重要?

看文献对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文献就是别人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只有多阅读自己研究领域内的文献,才能紧跟研究前沿,了解自己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此外,读文献还可以借鉴别人的研究思路,帮助自己在研究方向内找到新的创新点和灵感。

研究生如何阅读英文文献?

1.注重摘要。

摘要可以说是一篇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与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

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3.归纳总结。

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

读英文原版文献是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它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里的阅读是一样的,有严格的提纲,进行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它的主题,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5.增加阅读量。

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会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研究生如何看文献、写论文?

简单说,这样做:

1、先看中文综述。

2、再看英文Review.

3、英语基础差的,前3-5篇Review一定要精读,涉及到基础知识,不懂的或忘的,赶紧找中文教材,把不懂的弄明白。

4、看过综述后要弄明白几个问题:(1)该领域有哪些研究热点?(2)前人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正在解决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解决?(3)

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要么去研究未解决的问题,要么把已解决但可以优化的问题进一歨优化,均可。

5、确定方向后,大量阅读该方向的文献,至少50-100篇。读过100篇后,心里肯定会有想法了。

6、务必与自己的导师多交流多沟通,勿擅做主张。

研究生如何看文献?

研究生最开始读文献的时候,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追求质量。最开始的时候不要想着去掌握什么样的方法,你只要把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等你的量达到之后,你自然就会有自己的一个判断标准和读文献的方法。

本来阅读文献也没有固定的方法,每个人都会发现属于自己的方法,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因学科而异的。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