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各科解读题库_高考改革各科解读题库及答案 2025-02-19 12:17:20 0 0 高考改革三新指什么? 学校课程变化: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的主要命题范围。 普通高中开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学校的各类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所有普通高中课程均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的主要命题范围。学生还需按要求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科目变化:外语语种增加。 普通高中新课程增加了外语规划语种(调整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鼓励高中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 学时和学分变化:高中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 学业水平考试变化: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只有1种类型,成绩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2种类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合格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为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 学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所在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确定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 课堂组织方式变化:选课走班将全面开展。 2021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取消文理分科,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开始选课走班。各普通高中将针对我区选择性考试科目12种组合,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将根据学校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课程教学。 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变化:采取“3+1+2”模式。 2024年,广西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包括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3门,其中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即“3+1+2”模式。 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等专业的考生还须按照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 招生录取方式变化: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新机制。 高考改革前总分是多少? “高考”是“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简称,是目前最为公正、公平、公开的考试制度,此项考试制度自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开始实行,后由于某些原因,中断个一段时间,1977年,再次恢复全国高考,全国高考经历多次改革,最初的高考设置有文、理两类,理科考试科目均为七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生物;文科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理科总分为710分;文科总分为600分。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