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电磁大题题库_高考物理电磁大题题库及答案

高考物理电学知识总结?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4.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高考物理电磁大题题库_高考物理电磁大题题库及答案

  7.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力(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初三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组合法:由于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求某待求量时能够选用的公式比较多(初中电学大部分是纯电阻电路),到底选用哪一个公式直接、恰当,对于大部分学生都很难入手。如果用组合法找到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求解就容易多了。组合法即是根据题目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量,进行观察看看能组合成哪些公式,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进行求解(通常把题目中的恒量看成已知条件)。

分析法:分析法是一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的解题方法。在解决电学大题时,可以先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关键信息,然后逐步推导出未知量的关系。这种方法有助于理清思路,解决复杂问题。

画图法:在解决电学大题时,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电路结构,找出问题之间的关系。例如,画出电路图,根据图中的元件和连接关系,分析电路的性质,从而解决问题。

公式法:熟练掌握电学基本公式和定理,如欧姆定律、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公式等。在解题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灵活运用公式,求解未知量。

转化法:在解决电学大题时,有时可以通过转化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解决的问题。例如,将电压、电流、电阻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从而求解问题。

试错法:在解决电学大题时,可以先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总结法:在学习电学知识的过程中,及时总结规律和特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解题时,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以上方法学生易懂,且能克服学生做题无法入手、做题难的畏惧心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中考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首先,需要看懂电话题目和电路图,会辨别串、并联电路,知道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其次,要知道己知什么求什么。

最后,无论求什么物理量,必须找到两个己知量求第三、第四个物理量。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哪本书?

高中物理原理与方法:电磁学

2014年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高中物理原理与方法:电磁学》是2014年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秦建云。

物理电学选择题技巧?

物理电学选择题的技巧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巧:

直接判断法:根据所学的概念、规律等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推理的常识性试题,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特殊赋值法:试题选项有不同的计算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有些试题如果考生采用全程计算的方法会发现计算过程烦琐,甚至有些试题超出运算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时可采用特殊值代入的方法进行判断。

特例反驳法:特例反驳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教材中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选项分组法:有一类选择题,可以通过合理想象,巧妙分组进行解答。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有“分别”“依次”等强调顺序的词语出现。先找出最有把握判断的叙述项,并把它们的位置固定,再与供选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答案。

以上技巧仅供参考,建议结合具体的题目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同时,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技巧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