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比喻手法题库-高考语文比喻手法题库及答案

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和答题格式?

语文要求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

答题格式一般要求三个层面:

1、运用了**修辞手法(修辞名称)

2、修辞手法的在句子内容的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比):突出强调了……等等

3、结合全文理解:表达了 ……的感情

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种表达方式的答题模板?

1.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顺叙:

①文章层次鲜明。

②叙事有头有尾。

③脉络清晰。

倒叙:

①制造悬念。

②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③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

①补充中心内容,丰富故事情节。

②解释或衬托作用。

③使文章脉络清晰。

④结构完整。

2.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

①便于直抒胸臆。

②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③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第二人称:

①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亲切感。

②说服效果更明显。

③便于抒情(强烈的表达了某种情感)。

第三人称:

①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写作较自由、灵活,被称为“全知视角”。

②可以更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

③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包括面部容貌、身体形态、穿着打扮等方面。

神态描写:对脸部表情的描写,如开心、生气、紧张等。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状态。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心理描写: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

作用:

高考语文比喻手法题库-高考语文比喻手法题库及答案

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的精神品质。

③有时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风霜雨雪、山川湖海等。

社会环境:指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作用:

①点明时间、地点、背景,渲染一种……的气氛;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的性格, 或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③推进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④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⑤突出文章主题或反映社会生活。

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1.直接抒情: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种事物或情况抒发感情

借代与比喻的例子?

一群老人聚集在村口,鸡一嘴鸭一嘴地争个不休,毡帽头说“这树怎么也有五百岁了”。“哪有五百岁呀,充其量二百岁”,小胡子顶嘴道。睡不醒终于开腔了,象母鸡打鸣一样提着尖利而又蹩脚的声调说“胡扯,谁能说得清。“你不胡扯,踩了猫尾巴似的,难听死了。”小胡子又开始呛茬。

“毡帽头”、是人的装束特征,这里借用来指代具有这个装束特征的人名字,把这种用法称为借代修辞手法;“小胡子”是一个人的容貌特征,这里借来指代具有这个特征的人的名字,也是借代方法的一种形式;“睡不醒”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人们往往会抓住人的某种相对固定的特征为这个人起绰号,这个绰号一旦被大家周知并称呼,就具有了指代这个人的功能,这里就是用外号来指代这个人的名人名。这是借代修辞方法的另一种形式。借代修辞方法的构成形式还有很多,本文不便一一列举。

“母鸡打鸣”、是用来比喻说话的声调中既包含尖利,又夹杂着不顺畅的蹩脚音色的声音状态。

“踩猫尾巴”也是比喻一种尖细刺耳的语声,再加上有些生气提高了音量,也就越发难听。

这一类的比喻在上了年纪的农民口语中经常听到,这里使用也为塑造人物个性服务。这是文学创作的内容不再展开。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